心臟衰竭患者病情容易反覆、需要經常進出醫院,每次發作皆可誘發不同併發症,因而帶來生命危險,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更可高達50%。心臟科專科醫生何國棟接受《晴報》訪問,指,為大家拆解心臟衰竭病徵,以及3招幫助控制病情。
心臟衰竭病情反覆或常入院
心臟衰竭患者病情反覆時,或需不時入院接受治療,心臟科專科何國棟醫生表示,心臟衰竭可以誘發嚴重併發症,因而危及性命,每一次入院對患者而言,也可稱得上是個「難關」,故患者有必要正視妥善的病情控制。
患上心臟衰竭,患者容易出現氣促、腳腫、心悸的情況,為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少困擾,例如日常生活受限、睡眠質素受影響等。假如情況嚴重,更須入院接受治療,才能舒緩這些症狀對患者的影響。不過,即使接受治療後出院,患者仍有機會再度入院,何醫生引述數據指出,約有4至20%心臟衰竭患者在30日內需要再次入院接受治療,反映病情容易反覆不定而經常進出醫院。
心臟衰竭可致死
何醫生提醒,每次入院對心臟衰竭患者來說,均是一個「難關」——心臟衰竭可以誘發不同併發症,如血氧過低、血壓過高或過低,均可導致患者呼吸困難,其時就有可能需要接受強心藥注射或正壓呼吸機的治療,帶來生命危險。有研究顯示,心臟衰竭患者的五年死亡率可以高達50%,因此患者切勿輕視心臟衰竭的危險性,若發現相關症狀,應及早求醫,盡早接受治療,盡可能減低入院機會。
針對心臟衰竭的治療,何醫生表示,首先需要視乎誘發患者心臟衰竭的原因作出針對性治療,例如冠心病患者或需安排「通波仔」手術、心房顫動患者則可能需要先接受導管消融術、高血壓患者則需妥善控制血壓。
在處理誘發病因的同時,醫生亦會為心臟衰竭處方針對性藥物治療,目前藥物選擇多,傳統藥物有ACE抑制劑、Beta受體阻斷劑、MRA等,亦有新一代排糖藥SGLT2抑制劑,此藥除可有助排走多餘糖份,亦獲研究證實可減低心臟衰竭患者再度入院及因心臟衰竭而死亡的風險。
心臟衰竭的藥物治療成效顯著,亦對病情控制非常重要,何醫生建議患者應依從醫生指示用藥,不同患者所需的接受的治療亦會因應其病情而有所不同,治療成效及副作用亦因人而異,患者如有需要,應向主診醫生查詢。
藥物治療與生活習慣調整同樣重要
除此以外,患者亦應注意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包括減少鹽份攝取(每日不多於2克、即約1茶匙)、適量運動、控制水分攝取(每日約1.5至2公升水分,惟需因應不同患者的病情而有所調整,詳情請向主診醫生查詢),均有助控制病情。何醫生特別分享飲水小技巧,不少患者或有需要「限水」,建議飲水時可以避免一次飲用一整杯水,口渴時可逐少分開兩、三次飲用,以濕潤口腔為目標,從而減輕口渴感。只要依從醫生吩咐用藥及定期覆診,注意生活習慣的調整,妥善控制病情並不困難。
資料來源:晴報
Comments